旧站栏目
首页
首页 >> 旧站栏目 >> 首页 >> 正文
参观工厂记—橡机厂
发布日期:2007-03-23点击数:
重型设备生产厂——橡机厂
在桂林,我参观了三家工厂,其中仅有这一家生产出的产品不属于第三产业。乍听之下,觉得“橡机”应该是经常说的“相机”,因为“橡机”这个词好像从没有在我所经历过的语境中出现过,从字面上看就是一个奇怪的组合。实际上,“橡机”是一种生产橡胶轮胎的庞大机器。 橡机厂坐落在距离桂林市中心##方向15分钟车程处(在桂林的10天,我一直处于转向状态,直到上了开回北京的火车,才知道火车头的方向是北,所以只好在此处把没搞清楚的方向以##代替)。 进了橡机厂,站在空地上前后左右一看,发现它有绝好的位置——四面环山,整个厂区被桂林轮廓清淡的小山温柔地围了一圈,像一个天然的帷幕。 帷幔外的人大概猜不到,这小小的山谷里正在生产着十几米高的大机器,像一个神秘的军工厂。 接待我们的是厂工会主席,他的办公室正对着一隅清幽山景,窗户里恰好收尽一幅层峦叠翠的水墨画。 向我们介绍完情况,厂工会主席就起身带我们去车间参观。临出门,他递给我一个崭新的黄色安全帽,看上去只是一个塑料外壳,伸手去接,重量刚一转过来,手就沉了一下,它比我预想的沉很多。我颇有兴致地想要研究一下塑料壳里的结构,翻过来发现光滑的壳里是另一层不那么光滑的壳。能够承重的设计大概都夹在了这两层壳之间。 我把安全帽扣在头上,想起了常在学校里出没的建筑工人。中关村这些年一直都在修修补补,学校东门外常能看见三三两两的建筑工人戴着各种颜色鲜艳的安全帽走过。帽子有点沉,参观工厂的整个过程里我都没有适应它的重量,抬头看车间高处的机车,总感觉被那帽子压得抬不起头来。 车间很大,中间没有任何隔断,按生产流程被自然地分成不同区域。头顶上方五六米高的地方架设了轨道,轨道上有一辆机车来回滑动,滑动中用钢筋调起重物,再把重物移到其它地方。生产成型的大型橡机有三四米高,出口时无法装进集装箱,只好拆成零部件分别装箱。 常有机车垂下来的吊索在头顶上晃来晃去,机车调着重物经过某个区域时,区域中就会响起警报。每次看着吊索远远来了,我就忙不迭地闪,总觉得钢筋上挂着的铁钩子泛着逼人的寒气就要向我扑过来。这套运输设备操作起来很困难,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坐在机车中掌控全局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女士。看她气定神闲地在空中操丛着吊索走走停停起起落落,笨拙的庞然大物在她手里变成了灵巧轻便的工具,心里不禁对她生出了几分敬佩之情。 车间最上方的横梁上挂着一条标语:学习山本先生的敬业精神。听工程师讲,山本先生是日本买主派来的专家,负责监督订货的生产进程。山本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只要有自己公司订购的机器在生产,不管多晚,都要到厂房看着工人干活,工人工作到几点,他就在车间看到几点。日本人的认真与敬业可见一斑。

上一条:桂林杂记
下一条:参观工厂记—瓶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