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南方的小城一样,桂林虽然驰名中外,但东南西北走出去,不外乎十公里的路程。比起北京一大摊地洋洋洒洒开去,生活自是方便了许多。对于生在南方的我,桂林似乎带来了儿时熟悉的福音。
我很习惯在南方的街头随性闲适地买早点、买零食小吃,这是一种南方人独有的生活方式,也是认识城市的一把钥匙,进而更能找到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在桂林,如在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与《小王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桂林的第一个零食遵循了我的惯例——麦当劳的甜筒,之后紧随而来的是报社对面街吧的奶茶,夜晚徜徉街头碰上的桂花糕,菜市场中久违了的荸荠,石头记的米粉,超市包装得既不奢侈又不简陋的桂林腐乳,中心广场美食店面里放在镇子里热气腾腾的松软馒头,正阳步行街上鹅黄香稠的玉米汁……越发地不可收拾,越发地陷到桂林的怀抱中去了。
当场品尝时,并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感觉,只是觉得一切都自然亲切,每一样东西都唤起了童年时的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曾经和不同的人,发生着不同的事,但却吃着同一种东西。仿佛一个青年,猛然间看到童年时玩过的玩具那样爱不释手。于是,食品已不单单成为食品,它们幻化成了一个个标签,散落在人生的夹页里。那些美丽的事、美丽的人是容易淡忘的,但标签却始终伴随你左右,以这种特殊又毫不经意的方式提醒着你不要忘却人生来时的轨迹。
如今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每当痴痴想起桂林这一样一样的小东西,幻化在我眼前的是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和一句句可心的话语。它们是那样真实,让我伸出手去触摸。